南宋謝枋得著蒙童讀物《重訂千家詩》,其中七絕的第三首,選的是蘇軾的《春宵》。詩中有云:“春宵一刻值千金!”
如今的人聽了,會心一笑。那不是指人生四大喜事之一,洞房花燭“小登科”嗎?
夫婦之間私密曖昧的事情,怎么可以拿來當兒童的讀物呢?這個謝枋得,簡直就是一個“老不正經”!更加不正經的,就是這首詩的作者蘇軾本人了。
蘇軾要是在天有靈,聽到這樣的話,一定哭笑不得。蘇軾一生三百余首詞中,寫月下的五十有余,但是其本質上都是在寫靜中獨處的感受,而不是寫男歡女愛的事情。
蘇軾寫得最動人的愛情詞,是寫給原配夫人王弗的那一首千古第一悼亡詞——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》。
另有,蘇軾還有一首《卜算子》,寫“時見幽人獨來往”,那“幽人”是人是鬼,是晚上去嚇唬他的,還是去找他談戀愛,都有爭議呢!
而蘇軾寫給愛妾王朝云的詩《朝云詩》,最后竟然說“丹成逐我三山去,不作巫山云雨仙”的句子。
看起來,蘇軾只恨不得自己馬上去當和尚,讓小老婆去當尼姑??梢娝麑Χ捶炕T的事,并沒有什么過多的貪戀。
俗話說:詩言志,詞言情。蘇軾寫《春宵》,還是想言志的。如果把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,理解成他對洞房花燭夜的歌頌與贊美,那一定是誤解了他。
一、如何正確理解蘇軾的《春宵》
《春宵》——北宋·蘇軾
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陰。
歌管樓臺聲細細,秋千院落夜沉沉。
白話翻譯:
春天的夜晚,一刻的時光就價值千金。在這樣的夜晚,花朵藏在月光照不見的地方,散發出淡淡的幽香。
富貴人家的樓臺館閣,不時地傳出絲竹聲與呢喃細語。寂寞的秋千院落里,月光如水,靜夜沉沉。
古人說:一寸光陰一寸金,寸金難買寸光陰;古人又說:春雨貴如油。
中國人喜歡歌頌春天,因為春天是一年四季之始;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,未來的秋收就要靠春耕。因此,春天的時光是非常寶貴的。
唐代的孟浩然寫《春曉》,韓愈寫《春雨》、宋代的程顥寫《春日》,春天的清晨、白晝和雨時,全被人寫了。于是,蘇軾就只能寫《春宵》了。
春天的清晨很寶貴,春天的白晝很寶貴,春天的夜晚同樣很寶貴。說“寶貴”太抽象了,那么就說得俗氣一點。春天的夜晚,一刻鐘的時間,就價值一千兩黃金。
蘇軾在這里提到黃金,并不只是在單純地用物價來說明時光的珍貴。而是在暗示,春天的晚上,正是讀書的好時光,因為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。
春暖花開的季節,天氣不冷不熱。沒有夏季的蚊蟲叮咬,也沒有冬季的寒氣入骨。這么美好的夜晚,不挑燈夜讀要做什么呢?
世上總有一些懶惰的人,他們會借口犯“春困”而不去讀書,因此蘇軾在詩的第一句就提醒大家,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。
在這種時間里苦讀的人,就好比是一朵美麗的鮮花,開在月亮的光線照不到的地方。
這個讀書人的才華,暫時還沒被人發現,因此他只能像一朵生在墻角草叢中的花兒一樣,默默地隱忍,在暗處散發出獨特的幽香。
第三句“歌管樓臺聲細細”,說的是周圍的環境,非常的嘈雜。
富貴人家的子弟,都趁著這個好時光在縱情聲色,消磨時間。他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。唯有書生獨坐在房中,望著院落中空蕩蕩的秋色。感受著如水的月光,享受著這靜夜的深沉。
蘇軾詩中的人,熱愛這秋千院落中的寧靜。因為只有這樣,他才能靜下心來讀書。
蘇軾這一首詩,強調春天的夜晚,時光珍貴,但并不是在勸說人們及時行樂。他在詩的第三句,以“歌管樓臺聲細細”來反襯詩中主角所處的院落空無一人。
假如這一晚,正是詩中人的洞房花燭夜,他又怎么會用耳朵去聽對面樓臺上的歡聲笑語,用眼睛去看自家院落中的秋千呢?因此這首詩的主題,跟洞房花燭夜是不沾邊兒的。
由于詩的第一句詩,明示了“時光寶貴”,又有古詩中“黃金”代指讀書的特殊意向,表明了它的主題,就是在勸人讀書,這就是謝枋得會把它選作蒙童讀物的唯一原因。
一切把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理解成“洞房”的朋友,都是因為既讀不懂詩,又對蘇軾本人太缺乏了解了。
二、宋詞中的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
程朱理學興起之前,宋代文壇的風氣一度非常大膽。
作為北宋文壇領袖的歐陽修,當紅詞作家柳永,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,包括蘇軾本人,都曾經寫過纖艷奔放的愛情詩詞。
最早出名的是歐陽修的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,直接寫男女在上元節月下幽會。歐陽修還有一首《漁家傲·近日門前溪水漲》,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內容寫得十分大膽。
詞中漁家女子在劃船在溪上與情郎幽會,竟然嫌棄“船小難開紅斗帳”,施展不開來,因此心底非常悵惘。但是即使空間這么狹小,不能令人滿意,但這一場約會還是很令人開心的。
于是漁家女最后表示,“愿妾身為紅菡萏,年年生在秋江上;重愿郎為花底浪,無隔障,隨風逐雨長來往”。
意思就是說,漁家女覺得每天與情郎在江上約會,還要劃船往返,簡直太麻煩了!還不如自己化成一朵荷花,長在江水中,情郎變成那花底的浪花,花與浪“隨風逐雨”常來往。
歐陽修已經寫得出格,但是好歹還用上了比喻。和他一樣擅長用比喻來描寫纖艷之情,還有詞人張先。
張先寫室外小情侶的夜生活,“沙上并禽池上暝,云破月來花弄影”,字里行間充滿了引人遐想的旖旎暗示。
可是輪到當紅詞人柳永,這些遮遮掩掩的東西,就直接被撕開了“畫皮”。柳永長期混跡風月場所,所以他詞中那些大膽直白的男女愛情故事,都是出自現實中的生活體驗。
柳永寫月下男女幽會,場景、細節都非常寫實。比如,他曾經寫過一首《鳳棲梧》,中間有一句“酒力漸濃春思蕩,鴛鴦繡被翻紅浪”,直接得不能再直接了。
清代辛回,在《詞匯·凡例》中就曾經說過“蘇、辛未嘗乏纏綿溫麗之篇”。也就是說,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家伙,也沒有少寫那些溫柔纏綿的東西。
李清照也寫過《丑奴兒·晚來一陣風兼雨》。在這首詞中,作為宋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,風流盡顯。
她先是彈奏樂器,后是對鏡梳妝。還穿著薄如蠶翼的衣服,盡顯玲瓏妙曼的曲線,甚至開口和他的郎君趙明誠主動求歡。
這樣大膽的行為,在后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。即使是放到如今,也未必是所有的女性都做得出來。
那么在這樣一個時代,蘇軾有沒有寫過那些艷冶風格的愛情詩詞呢?其實是有的。
蘇軾一生中填寫的三百余首詞,八十余首與愛情有關。詞中大多寫的是正常的閨怨,但當中也不乏纖艷之作。
比如蘇軾就曾說過“回首長安佳麗地,三十年前,我是風流帥”,也不知道有沒有吹牛。
不過蘇軾的確寫了一首《南鄉子》:“愿作龍香雙鳳,輕攏。長在環兒白雪胸?!钡沁@里的旖旎場景,卻無法確定是不是他的自況。
有學者認為,這一首詞中的“環兒”指的是楊貴妃,全詞只是在描寫李隆基與楊玉環幽會罷了。
蘇軾另外還有一首《南歌子》,“昨夜風翻幔,三更月到床。簟紋如水玉肌涼,何物與儂歸去,有殘妝”。
這纖艷之詞,總算寫到位了。不過他寫得不像歐陽修的浪漫、也不似張先的隱晦,更像是審核沒有通過,被剪掉了關鍵情節的柳詞。
讀了這么多宋人露骨的纖艷之詞,大家一定體會得到,其實古代的人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保守。至少在北宋時期,大家對描寫男歡女愛的事情,并不怎么避諱。
為什么到了后來,大家一提起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馬上就會胡思亂想,還偷偷發笑呢?每一次想到這個問題,我都忍不住想起魯迅先生那句話:一看到胳膊,就想到了裸體。
這大概就是程朱理學興起之后,人性被壓抑過后的反彈吧!
結語
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情,在古代,一個男子可以成婚了,就意味著他真正長大成人了。
古代的帝王們,往往都是舉行成人禮以后,才開始親政的。因此用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來形容洞房花燭夜,也并不為過。
只不過大家用到的,本非蘇軾詩句中的本意。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詩歌,有很多名句,最后都被扭曲成了別的意思,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也不能例外。
古代的兒童還要背《千家詩》,所以他們原來是知道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本義的,現在的兒童已經不讀《千家詩》了,那么蘇軾一番“勸學”的善意,也白白地被辜負了。
希望大家讀懂了這首詩后,可不要只記得:春天的晚上很寶貴,當及時行樂。也該聽聽夫子的話:多留出一點時間,用功讀書喲。